“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32件,增加5.02件;有效发明专利2458件,居台州第一;PCT专利申请25件,增长66.7%;有效注册商标量24431件,增长25.6%;地理标志总数11件,位居全省前列……”这是我市交出的2019知识产权发展亮眼成绩单。
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数字是我市知识产权发展的写照,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的展现,更凝聚着我市创优知识产权生态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产权的品牌产品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示范企业,知识产权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营商环境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蹄疾步稳
知识产权创造迸发活力
春节期间,疫情打破了市民生活的宁静。位于江南街道的天诚防护用品厂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企业产能大幅扩张,但产品没有品牌,更没有商标。企业负责人李天明找到市场监管部门,想申请自主商标。该局知识产权科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在3小时内协助企业完成口罩产品的文字商标确认、商标注册申请材料编写、商标申报、商品使用范围确认等工作,并就商标规范使用、管理提供一站式行政指导。这只是市场监管部门用心服务的一个缩影。
政府全心全意搭台,企业才能心无旁骛发展。去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捷报频传,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种智能裁剪生产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一种车辆爆胎分级制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获省专利优秀奖。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5家,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5家。
多措并举
知识产权运用务实可行
对创新型企业来说,融资是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实现知识产权资本化,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创业者最渴望的事。
“凭借4件专利,我们从银行获得了150万元的专利权质押贷款,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帮助公司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拿到贷款后,台州通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友贵由衷地说。此前,王友贵已经把公司厂房做了抵押,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在临海农商银行办理业务时,他得知知识产权也可以进行质押融资,最终解了燃眉之急。像台州通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一样,一大批企业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中受益。去年全市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超过8亿元。
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紫阳街上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馆是我市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与当地文化、旅游、市场融合发展的一大举措。据悉,临海的地理标志融合发展项目还入选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地标运用促进项目,通过地标的组团运作,助力乡村振兴。
有的放矢
知识产权保护扎实有效
机构改革后,知识产权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优势,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市把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积极组织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参加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培训,研究办案技巧,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2019年,组织开展专利基础知识、专利纠纷调处、商业秘密保护等相关培训会5次,取得明显成效。
除此之外,我市还注重将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诉求作为知识产权执法的第一要务,强化执法护企。去年,该局查获一起侵犯企业商业秘密案。当事人王某在临海某科技公司任职期间,与公司签订过保密协议,但从该公司离职后,未经权利人同意,擅自拷贝了权利人的技术信息和客户信息等商业秘密资料。该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及时防止了企业商业秘密的外泄。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产品资源丰富,目前,全市拥有农产品商标2485件,农副产品驰名商标3件。去年8月,该局执法人员发现,我市某水果超市正在网络上进行“大石葡萄”拼团活动,活动中销售的葡萄价格偏低,怀疑并非真正的“大石葡萄”,于是迅速出击、深挖源头,成功查处一起网络拼团“大石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侵权案,涉案葡萄1000余箱。接下来,该局还将积极与镇街、农业农村局、公安局等加强联动,长期保持对“临海蜜桔”“临海杨梅”等地理标志的高度关注,打响品牌保卫战。
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知识产权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市级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的投入运营,相信临海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该局分管副局长叶方相说。
看的辛苦不如直接问!! 商标;专利;版权;法律